|
安徽省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展情况
一、安徽内河水运基本情况 安徽地处华东腹地,紧邻“长三角”水网地区,具有发展内河水运优越的水资源条件,境内有大小河流300多条,分属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八百里皖江横贯安徽东西,经过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巢湖6市,“十一五”期末,万吨级海轮可达安庆;淮河安徽段长378公里,正阳关以下至红山头277公里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新安江水系旅游发达,千岛湖年客运吞吐量达100多万人次。长江、淮河支流众多,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镶嵌于江、淮之间,各主要支流航道都有着良好的通航条件。 1、安徽水运已初具规模,在全国内河航运中具有一定优势。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有5596公里,居全国第八位;其中,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1084公里,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二位。全省共有17个港口,其中内河主要港口5个,重要港口8个;共有码头泊位1242个,其中3000吨级以上泊位123个,年吞吐能力2.3亿吨。2006年完成港口吞吐量2.0亿吨,仅次于江苏、浙江两省,位居全国内河第三位、中部六省第一位。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港为一类开放口岸,2006年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11万吨。集装箱发展势头良好,2006年完成吞吐量16万TEU。全省有营运船舶3.19万艘、1474万载重吨位,居全国内河前列。 2、依托资源大省,安徽水运拥有稳定的大宗货源。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省沿江沿淮重化工业产业带正加速形成,马钢、奇瑞、铜陵有色、安庆石化、海螺水泥、两淮煤矿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都分布在沿江沿淮地区,矿建材料、水泥、煤炭等大宗水运货源已形成一定规模。2006年,全省港口吞吐量完成2亿吨,主要货类分别完成:矿建材料6690万吨,水泥3890万吨,煤炭及制品3301万吨,非金属矿石2000万吨,金属矿石1989万吨。其中长江干流港口完成吞吐量1.43亿吨,超过总量的70%。 3、安徽段长江深水岸线资源丰富,为水运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撑。长江流经我省约400公里,北岸415公里,南岸340公里,岸线总长约755公里,其中宜港岸线长约385公里,占51%。宜港岸线中深水岸线长298.4公里,目前仅利用42.5公里,适宜建设10000吨级大型泊位岸线长76.1公里,适宜建设5000吨级中型泊位岸线长129.8公里。岸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岸线利用情况见下图:
安徽长江岸线利用情况图
二、积极推进黄金水道建设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和我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交通部和沿江七省二市“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机制正逐步形成,水运以其节约土地、节能、环保以及它在沿江地区特有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及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我省抢抓这一历史机遇,趁势而上,积极推进黄金水道建设。 1、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指导内河水运发展。2006年5月,省政府商交通部同意,印发了《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要点》,这对安徽水运中长期发展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规划》为安徽水运“十一五”建设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到2010年,全省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400公里,基本建成省内国家高等级航道;长江干流安庆以下航道水深达到6米,可通航5000~10000吨级海轮;港口年吞吐能力超过3.3亿吨, 沿江港口群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初步形成长江水系煤炭、石油、矿石、水泥、集装箱、滚装等专业化运输系统和比较完善的淮河水系煤炭运输系统;运输船舶标准化率达到70%以上,长江干流船舶平均吨位达到600吨以上;主要航区的支持保障系统基本形成;沿江地区水运与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同时,根据《港口法》、按照交通部的统一部署,全省17个港口的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全面展开,大部分已进入报批阶段。 2、水运工程前期工作力度空前加大。“十一五”期,交通部下达我省开展芜申运河、沙颍河、淮河、浍河等7个航道及合肥港综合码头、马鞍山小黄州锚地等4个港口项目的前期工作。我省结合省情,实施长江黄金水道干支联动,又适时增加开展兆河~西河、青通河、顺安河、漳河航道整治以及巢湖港巢城港区、池州港泥州港区二期、池州港锚地、安庆港长风港区等重点水运工程前期工作。2007年,省港航局安排用于前期工作的资金达到2000万元,这是前所未有的。目前正在加速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有13个,总体进展良好。 3、积极探索水运建设投融资新模式。经省政府批准,2006年12月安徽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公司正式挂牌运营,这为我省港航建设资金筹措,搭建了良好的投融资平台,同时,省交通厅、港航局“十一五”期每年安排5000万元支持港航投资集团用于水运建设。 4、积极争取政府投资,广泛筹措水运建设资金,我省拟以省政府名义,颁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定》,为加快发展水运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该“决定”已完成起草工作,近期将呈报省政府审批。 5、积极与水利部门密切配合,加快骨干航道船闸建设。合裕线裕溪船闸、淮河蚌埠船闸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久、标准底、设备老化,对航运发展制约很大,我省为加快骨干航道船闸建设步伐,加强与水利部门合作,从资金等方面参与裕溪、蚌埠1000吨级复线船闸建设,这两座船闸今年内即可开工。此外,沙颍河耿楼船闸原设计标准为通航300吨级船舶,与沙颍河规划为4级航道通航500吨级船舶标准不一致,在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的支持下,多次到国家有关部门反映、解释,并承诺变更设计增加投资由省交通厅负责筹措,及时将该船闸设计变更为通航500吨级船舶,目前正在施工,这为沙颍河航道全线按4级标准建设提供了保证。 三、黄金水道建设进展情况 2005年10月,“七省二市”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高层会议以后,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全面开展黄金水道建设工程。目前,列入交通部《“十一五”长江黄金水道总体推进方案》的芜申运河和沙颍河航道整治两大项目正强力推进。芜申运河包括姑溪河、青山河、水阳江三段,2006年10月已正式立项,先期开展的姑溪河、青山河航道整治今年七八月份可完成工可审批;水阳江航道整治已完成工可报告,近日上报审查。沙颍河航道整治包括颍上船闸、阜阳船闸、耿楼船闸和干流航道整治4个子项:颍上船闸2005年底已开工,2008年上半年试通航;耿楼船闸以水利部门为主,水利和交通部门合作建设, 2007年底可完工;阜阳船闸也以水利部门为主,水利、交通部门合作建设,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有关事宜正在商谈;航道整治已完成预可研报告,计划今年完成立项并开展工可研究,建设时间统筹考虑与船闸同步,计划明年开工。此外,对未有列入部“黄金水道方案”,但对我省水运影响大、经济效益较明显的重点工程,分别轻重缓急,加快建设进程。2006年,全省建成了蚌埠新港区,六安周集港区,安庆五里庙码头三期、铜陵、芜湖海螺码头,马鞍山港口大规模改造等一批港口工程。2007年,港航部门重点建设“一闸、二港、三航”,即蕲县船闸、合肥港综合码头(集装箱)、巢湖港巢城港区、芜申运河(安徽段)、青通河、顺安河。还将与水利部门合作,开工建设耿楼船闸、阜阳船闸,裕溪口复线船闸、蚌埠复线船闸;开工建设马鞍山港小黄洲锚地;加快建设颍上船闸。完成兆河~西河、淮河干流、沙颍河、沱浍河航道整治等重点项目立项,完成池州港外轮锚地、安庆港长风港区初步设计等。此外,还有芜湖港20万辆汽车滚装码头、铜陵循环经济园码头等一大批项目在建;芜湖港10万TEU集装箱码头、巢湖港二坝焦化码头、安庆港枞阳海螺码头三期等一大批项目拟建;形成重点工程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这些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推进安徽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的新跨越。 四、长江黄金水道重点工程介绍与进度 1、芜申运河安徽段 芜申运河原称芜太运河,上世纪80年代,因为对航道规划等级要求较低,均按“六级航道实施,五级航道规划”开展工作,提出自芜湖市青弋江入江口,沿青弋江、黄池河进入江苏的线路方案。其间,芜湖市经济发展迅速,芜湖市区跨河桥梁均按V级标准建设,且铁路桥改造难度较大,经反复论证比较后,认为原规划方案只能维持V级航道规划,提升等级难度很大。因此芜申运河起点从芜湖市区青弋江口改为马鞍山市当涂县姑溪河口,进口处从长江下移30公里。部《“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已将芜申运河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由原青弋江航线调整为现在的姑溪河、青山河和水阳江三条航线,构建我省经济发达的皖南“长三角”航道网,航道里程由原来的43公里增加到147公里,总投资约23.4亿元.先期实施姑溪河、青山河97公里,工程总投资由原来估算的4.5亿元增加到20亿元。同时,还需对姑溪河入江口航道——太平府水道进行整治。
芜申运河安徽段姑溪河、青山河、水阳江航道示意图
2、黄金水道建设中的干支联动工程 (1)兆河~西河航道,位于长江北岸巢湖市境内,由西河、兆河、巢湖湖区三段航道组成,总长96公里,系省会合肥及环巢湖地区水运入江第二通道,也是未来江淮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腹地铁矿资源极为丰富,拟按三级通航标准整治,建设凤凰颈、兆河2座1000吨级船闸,估算总投资11亿元,目前已完成预可研报告审查。 (2)顺安河航道二期整治,位于铜陵市境内,皖江重要通航支流,长12公里,腹地矿产资源丰富。按四级通航标准整治,估算总投资1.2亿元。前期工作已完成工可报告,正在进行审查。 (3)青通河航道,位于池州市境内,皖江重要通航支流,长16.3公里,腹地矿产资源丰富。按四级通航标准整治,估算总投资1.4亿元。前期工作即将完成工可批复。 (4)耿楼船闸,裕溪、蚌埠复线船闸:耿楼船闸位于沙颍河太和县境内,按通航500吨级船舶标准在建,概算投资1亿元;裕溪复线船闸位于合(肥)裕(溪口)航道,拟于今年按通航1000吨级船舶标准新建,估算投资2.3亿元;蚌埠复线船闸位于淮河,拟于今年按通航1000吨级船舶标准新建,估算投资1.7亿元。上述三个船闸对我省水运影响很大,由水利部门和交通部门共同投资合作建设。 3、长江黄金水道大型公用码头建设 (1)巢湖港巢城港区。巢湖港原巢城老港区位于市区,年吞吐量达150万吨,主要货种为建材、矿产和农副产品。港口装卸作业和进出港货物运输造成的粉尘、噪音和废气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巢湖市政府城市规划:即将于巢湖港进港航道上建设一座集节制闸和过河桥梁于一体的跨河设施,工程完成后港口的进出港航道将中断,现有的巢湖港将废弃,因此必须迁建。 拟建巢城港区位于巢湖闸下游3公里处裕溪河左岸,一期工程建设5个1000吨级泊位,设计吞吐能力200万吨,估算总投资1.3亿元。前期工作2007年4月份已取得省发展改革委预可研批复,正在开展工可研究,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2)池州港泥洲港区二期工程,位于泥洲港区一期工程上游660米处(现规划称为江口港区)。池州港系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安徽省重要港口之一,有162公里长江岸线,港口腹地矿产资源丰富,2006年,完成吞吐量1952万吨,其中泥洲港区完成77万吨,老港区(原港务局码头)完成吞吐量420万吨。泥洲港区一期工程系“十五”期在交通部关心和支持下建成的新港区,有1个3000吨级件杂货兼集装箱泊位,1个5000吨级非金属矿泊位,设计吞吐能力192万吨。老港区位于市区,下距泥州港区约7公里,池州市政已规划将逐步废除老港区,其功能迁往泥州港区;老港区所在的南港航道(长江汊江)淤积日盛,仅能季节靠泊3000吨级船舶,因而亟需兴建泥洲港区二期工程,以满足池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池州港泥洲港区二期工程拟建1个5000吨级散货泊位和1个多用途泊位,设计年吞吐量为230万吨,其中非金属矿石年出口160万吨,集装箱及件杂货年进出口70万吨(含3万TEU),估算总投资为1.8亿元。建设模式:池州港务总公司将泥洲港区一期工程2个泊位作为优质资产剥离,省港航投资集团注入货币资金,共同组建新的股份公司,合作建设。 五、存在主要问题 1、水运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帐太多,发展缓慢。内河航道是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公益性性质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主要应由政府投资。如长江安徽段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境内14公里的黑沙洲水道水流湍急,安全隐患较大;池州段牛头山、南港等地的汊江航道淤塞严重,已严重影响到深水岸线的利用,均急需整治。长江支流航道合裕线虽经整治,可常年通行1000吨级船舶,但由于20世纪60年代建设的裕溪船闸、巢湖船闸标准低、通过能力差,已严重制约合裕线黄金水道效益的发挥,建设裕溪、巢湖复线船闸已迫在眉睫。淮河蚌埠船闸标准低、老化严重,几乎每年都发生大量滞留船舶情况,急需建设复线船闸;蚌埠老铁路桥建造已近百年,通航净高严重不够,均急需改造。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稳定的政府资金投入,对航道的整治和通航设施改造只能是纸上谈兵,历史欠帐多,航道发展缓慢。 2、黄金水道建设资金尚需进一步落实。建设长江黄金水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十一五”期,交通部能够给予支持的项目有芜申运河、沙颍河、浍河、合肥港综合码头等。我省拟今年开工的池州青通河、铜陵顺安河、巢湖港巢城港区等重点工程尚未列入交通部“十一五”建设计划,申请部补资金尚未真正落实。芜申运河(安徽段)原规划走青弋江线路接江苏,整治里程43公里,估算总投资4.5亿元,现建设方案为芜申运河(安徽段)由姑溪河、青山河、水阳江三段组成,构建皖南水运网,三段总里程为147公里,估算总投资23.4亿元,建设芜申运河巨大的资金缺口也尚需请求交通部给予解决。 六、下一步工作重点 经过一年多来的不懈努力,目前我省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正在全面展开,针对目前主要存在的资金问题,下阶段拟从两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1、加强、加快对水运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研究。2007年4月份,省港航投资集团已委托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开展《安徽省港口航道建设投融资策略研究》,要求2007年底完成课题研究。交通部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拟部省联合攻关,力求有所突破,以期解决长期以来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问题。 2、加强向交通部汇报和宣传。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对长江安徽段主要支流航道进行整治,是实施干支联动的具体体现;芜申运河在当时条件下,原规划等级偏低,现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对建设方案进行调整是必要和可行的;对中部地区公用性的港口建设给予一定的资本金补助,对鼓励社会各界踊跃投资建设港口码头,可以起到积极的政府引导作用,也能较好解决港口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二00七年八月十三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