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处在长江的中游,鄱阳湖纳省内五江(河)来水,其淡水面积处全国首位;由湖口出江,上可溯湘、鄂、川、渝,下可达皖、苏、浙、沪;地理优势更为独特,连接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是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9+2”成员之一。江西省水系发达,水域面积占全省的10%。五大河流:赣江、信江、抚河、饶河、修水形成完整的鄱阳湖水系。“十五”期间,在“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融入中东部经济发展、融入大长江航运发展、融入全省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交通综合运输体系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指导下,江西省的水运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江西省第一座现代化专业码头——南昌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落成!这对江西省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完善的交通综合运输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水运自古以来相当发达,南北大运河(即京杭大运河)的通航和江西南部赣江大庾岭路的开拓,在中国东部形成了一条水陆联运、以水运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南北大动脉。外贸运输由国内拓展到了波斯湾、马六甲海峡、北部湾地区和东南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铁路大提速,高速公路超常发展的同时,水运以其占地省、能耗少、污染小凸显出巨大优势,这是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无法替代的。交通部与长江七省二市提出“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正式把发展长江及其支流水运摆上了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位置。“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长江水运发展省部级协调机制已经建立。全国水运工作会议和全国水运工程技术创新会召开,内河水运迎来了最佳发展机遇,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就发展内河水运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江西水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
港口现状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江西省的港口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无论是港口的规模、吞吐能力,还是港口的机械化程度、装卸效率都获得了较大的改观,面貌焕然一新。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重点改建、扩建了南昌、九江、樟树、吉安、赣州、鄱阳等六大港口,同时新建、扩建了景德镇、彭泽等数个中小港口。至2004年底,全省有内河港口53个,其中,长江干线6个,赣江水系38个,信江水系9个。拥有各类生产性泊位1372个,码头岸线长度47755m,年综合通过能力货运5785万t、客运1235万人次、集装箱通过能力2万TEU。2005年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076万t。在江西省为数众多的港口中,九江港、南昌港是江西省基础设施最好、运输规模最大的港口。总体上看,全省港口吞吐量规模较大的港口都集中分布在长江沿线和赣江沿线。
船舶现状
随着航运市场的持续升温,2000年以来,江西省内河货船运力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省运输船舶净载重吨位和功率分别由2000年的398345t、156307kw增长到2005年的986042t、383393kW,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9.9%、19.7%。与此同时,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全省货运船舶平均吨位由由1995年的62t增长到2000年的93t、2005年的201t。全省内河货船的运力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机动货船运力比重明显上升,驳船比重则呈下降趋势。机动货船占在全省货船运力比重从1995年的77.9%提高到2005年的96.6%,而驳船运力比重则从22.1%下降到3.4%。
水运量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江西省内河货运量呈现出“九五”期较快增长、“十五”期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全省内河货运量由1995年的2047.4万t增长到2000年的4008.6万t、2005年的13464万t,其中“九五”期年均增长速度为14.4%,“十五”期年均增长速度达27.4%。水运的主要货类是矿建材料、煤炭、石油制品、集装箱等。客运总量缓慢下降,旅游客运开始呈现逐步升温的趋势。
江西省内河客货运输主要由本省籍船舶和外省籍船舶共同承担,其中客运主要由本省籍船舶承运,货运由本省籍及外省籍船舶共同承运,且主要以外省籍船舶为主。2005年外省籍船舶在江西境内完成的货运量达10025万t,占全省水路货运总量的比重由1995年的33.3%提高到2005年的74.5%,2005年江西省本省船舶完成水路货运量3439万t,占全省水路货运总量的比重由1995年的66.7%降低到2005年的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