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TOP

快速发展的重庆水运
2007-09-24 14:14:03    浏览模式:【 】字号 【繁体
  内河航运历来就是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南地区通江达海、沟通东中部地区的纽带,在重庆市和西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直辖特别是“十五”以来,以长江为主的重庆水运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重庆水运的快速发展,对重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助推西部大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重庆航运中心发展规划》和《重庆市港口布局规划》的目标,加快水运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发展、结构调整、安全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和重大进展,为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   一是水运生产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   2006年完成货运量4550万吨,是2000年的3.27倍,年均增长21.93%;货运周转量533亿吨公里,是2000年的5.04倍,年均增长30.96%;港口货物吞吐量5420万吨,是2000年的2.17倍,年均增长13.76%;其中外贸吞吐量243.37万吨,是2000年的7.66倍, 年均增长40.39%;集装箱吞吐量34万TEU,是2000年的11.33倍,年均增长49.87%;滚装汽车吞吐量47.6万辆,是2000年的6.97倍,年均增长38.2%;运输船舶4178艘(不含游览船、客渡船1410艘),船舶总运力达300万载重吨,是2000年的3.33倍, 年均增长22.22%;水运平均运距已达1100多公里, 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平均运距最长的运输方式; 全市90%以上的进出口外贸物资是通过水路运输完成的;水路货运周转量占重庆全社会总量的65%,再创历史新高。   二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港口:九龙坡作业区改扩建工程、寸滩集装箱作业区一期工程、涪江富金坝航电枢纽工程、28个库区重点淹没复建码头等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国家西部大开发十大项目之一的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和万州港区江南沱口作业区等相继开工。基本形成了以主城、万州和涪陵三个枢纽港区,江津、永川、合川、奉节、武隆五个重点港区以及其他20个县级港区组成的港口群;货物年综合通过能力达7400万吨,比2000年增加2600万吨。   航道:完成了潼南莲花寺船闸修复,乌江小溪滑坡航道、涪江蓑衣滩航道整治工程;库区大宁河、小江、梅溪河等支小河流设置了航标。全市共改善航道635公里,新增航道150公里,通航里程已达4222公里,等级航道达43.1%,通航环境大大改善,为我市水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水运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企业结构趋于合理:长江干线85%以上的普通货运实现了公司化经营,公司化经营企业的运力占总运力的90%以上,8万吨以上运力的企业增加到4家,重庆、涪陵、万州实现三港合一,企业规模明显增大,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增强。   例如我市的民营企业泽胜集团,是由4家化危品运输企业组建而成的,经过3年多的结构调整,其生产经营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公司已拥有液化危险品、大件船等各类船舶31艘,运力达10万吨,液化危险品年运输量已达100万余吨,年营运收入超亿元,成为长江中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水系最大的内河液货危险品运输企业。又如重庆轮船总公司,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滚装运输,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使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实现了扭亏为盈,甩掉了连续10年亏损的帽子。   运力结构趋于优化:根据交通部的总体部署,我局积极抓好三峡库区船型标准化工作的落实,大力发展标准化的集装箱、滚装船、油船及化学品船等专用船,船舶运力结构逐步优化,更加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全市货运船舶平均吨位由2000年的180吨增加到2006年的1000吨,是2000年的5.56倍,年均增长达33.08%,长江干线已达1300吨以上;货运船舶中,集装箱、滚装船、油船及液货危险品船等专用船比重由2000年的3%提高到2006年的27%。货运船舶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根据调查,随着近几年船舶不断大型化,我市散货船舶水运综合单耗已从2002年前的6.7公斤/千吨公里左右降低到目前的3.6公斤/千吨公里。重庆巨航实业公司的8000吨级散货船综合单耗已经降低到2.2公斤/千吨公里的历史最高水平。   大力发展新型运输方式,水路运输组织结构更加合理:   载重汽车滚装运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载货汽车滚装船由最初的1艘船6车位,发展到现在的123艘船6322车位(其中我市65艘3339车位),单船最大装载量达60车位。2006年运输载重汽车31万台,形成了年综合产值近10亿元的产业链,为国家提供了6000万元的税费,解决了近万人的就业问题(其中80%以上为库区移民和下岗职工),特别是为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虚、移民就业,为沿江老百姓脱贫致富,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几年的培育,重载滚装已成为我市水运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还惠及重庆、湖北两省市造船、航运、港口、机械制造、金融、保险等多个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集装箱运输在“十五”期间也得到高速发展。2000年,全市只有民生、长航两家集装箱运输企业,集装箱船舶约12艘,1000TEU,年吞吐集装箱3.01万TEU;2006年 全市已有13家公司具备经营集装箱内支线资格,7家公司开班,现有集装箱营运船舶120艘、1.5万TEU 、40班/周;重庆市90%的外贸物资都是通过水路集装箱运输出口;320TEU的集装箱船今年10月将投入营运,400TEU的集装箱船已通过论证,明年投产。同时,于近日开通了重庆至上海的集装箱快班轮,5天可达上海港,比以前节约3~10天时间。   客运旅游化:根据客运向旅游方向发展的需要,我们鼓励旅游船进行技术改造,并制定了三峡观光游船技术服务标准,有54艘客运船舶通过改造达到了国内旅游船标准,改造比例达64%;开发建造了200-300客位的超大型五星级豪华旅游船。通过几年的努力,重庆已拥有了国际一流品质的内河豪华游船20余艘,随着世界著名的欧洲维京游船公司、美国维多利亚公司的进入,三峡旅游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产品。通过对船舶的改造和新建,提升了三峡旅游的档次。 四是水上安全秩序明显好转。   水上安全形势稳定:2004年,全市水域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交通事故, 2005年、2006水上安全保持平稳。这三年是近10年来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最好的时期,水上交通事故由2003年前10年平均每年死亡105人,降至近三年平均每年死亡30人以下,并且连续50个月未发生1起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的交通事故。   水上安全监管水平明显提升:投入专项资金1265万元,建立了重庆市水上交通管理监控系统。到2006年底,在系统网络构架下已经设立了重庆市港航管理局和重庆海事局了两个监控中心,41个区县港航、海事部门二级分中心终端,128家航运企业的207个企业分中心终端,有1655艘、约130万总吨的船舶安装了船载终端;   客渡船标准化改造确保百姓出行安全:市交委投入3000万元专项资金,对重点渡口、重点水域、客流量大的548艘客渡船进行更新改造,使农民群众乘上了放心船、过上了安全渡。
 
Tags: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投诉】【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 
上一篇:重庆寸滩港:物流优势明显的长江.. 下一篇:重庆水运发展面临的机遇

相关栏目

最 新

推 荐